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之《张人亚-薪火相传,守护信仰》

时间: 2021- 08- 23 信息来源: 南京分公司党总支 作者: 左占其 字号:[ ] 分享:


演讲人:左占其

南京分公司党总支


本看似普通的《共产党宣言》为何竟让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关注。 “学党史颂清风、正风纪建新功”,建党百年讲好红色故事。大家好, 我是来自南京分公司党支部的党员左占其,我为大家带来的故事人物是第一 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 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革命者的人头 被挂在街上公开示众。一旦被搜出与共产党相关的文件,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1927 年末的一个晚上,宁波霞南村万籁俱寂,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大包 党的珍贵书报文件秘密带回自己的老家。父亲张爵谦看到二儿子十分惊喜, 而张人亚却将一大包文件交给父亲,交代完情况后,张人亚马上又离开老家 返回上海。临行前,张人亚对父亲说,“这是比我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一定 要保存好。 儿子的托付怎么完成,张人亚闹革命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为了保护好 儿子给的东西,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几番忖度,终于想出了“衣冠冢”的 “苦肉计”,“编了一个不孝儿在外亡故”的故事。在霞浦镇东面的长山岗 上,老人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 放置的是空棺,老人把这些文件用油纸精心包好,把秘密藏进空棺。按照当 地风俗墓碑上应刻张人亚的本名“张静泉”。为了安全,老人只刻了“泉张 公之墓”。 张爵谦苦等了 20 多年,等到上海、宁波都解放了,可是儿子静泉仍没 有回来。到了 1950 年,全国都已基本解放,张爵谦在上海《解放日报》上 刊登了“寻人启事”也毫无回应,张爵谦估计儿子已是凶多吉少,自己也已 87年届八旬,责任心促使他作出抉择,挖开墓穴,打开棺材,将这批珍贵的文 件书报取了出来,交给党组织。 他后来怎么了?1932 年底,五年前与父亲匆匆一别后,张人亚辗转上海 芜湖,继续在地下进行共产党工作,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张人亚前 往瑞金,在苏区,他先后担任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出版局局长兼印刷局局长,长年的忘我工作张人亚积劳成疾,1932 年 12 月 23 日张人亚病故于瑞金前往福建长汀的检查工作途中。 当时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直到 2005 年,一份刊登于 1933 年 1 月 7 日《红色中华》报上的悼词,最终揭开了张人亚的下落之谜。《红色中 华》报在悼词中写道:人亚同志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并称 他为“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对于今天的后人来说,张人亚的卓越贡献还在于,因为他,中共第一份 党章文本到现在还留存于世。张人亚和他的家人都有着使命重于生命的担当, 这样的赤子之心,使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几十年来坚守信仰,他们冒着生 命危险保存下来的首部党章,见证了中共革命进程中的曲折历史。那一座空 坟,密藏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的宝贵财富。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