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攻坚 演绎精彩】彩云之南 编织绿电锦绣
|
|||||
|
|||||
2025年5月31日,当最后一组电流汇入电网,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云南省红河州“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核心项目——泸西县大歹鲁、孔照普198兆瓦光伏电站宣告全容量并网发电!漫山遍野的光伏矩阵,犹如群山披上蓝色“铠甲”,在炽热阳光下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产生年均2.48亿度绿电,奔向城市乡村、点亮万家灯火,谱写着能源革命新时代华章。 峰林叠嶂 挑战滇东南“喀斯特天堑” 红河州山川毓秀,却也地形崎岖。项目场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犹如大地嶙峋的筋骨,施工作业面星罗棋布,大型设备运输举步维艰;发育复杂的溶洞网络如同潜伏的暗河,给桩基施工带来严峻挑战,叠加雨季滂沱冲刷加剧的滑坡风险,给紧迫工期增添了无形枷锁。“山陡、地散、洞险、天变”四重天堑,成为项目团队必须征服的堡垒。 作为“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核心引擎,项目承载着输送清洁能源、树立转型标杆的双重重任。项目工程、物资、安全、经营、综合五部一体,攥指成拳!项目班子成员带领五大部门精锐尽出,一场攻坚硬仗就此打响。 攻坚克难 智慧完成“溶洞之基”“陡坡之舞” 在嶙峋山石与隐秘的地下世界,项目团队以科技为刃,匠心为锤,运用地质雷达进行精准扫描,透视锁定溶洞位置与规模,然后制定专项方案对所有探测到的溶洞隐患点实施高强度混凝土精准灌注!搅拌车轰鸣攀上山脊,泵管长龙深入地下裂隙,高标号混凝土源源注入溶洞空腔,在喀斯特“暗河”之上筑起坚不可摧的基座。每一次成功灌注,都是现代工程智慧填补亿万年地质空洞的无声对话。 30度以上的陡坡是光伏板安装的天然屏障,大型吊装设备只能望坡兴叹,物料人工运输效率低下。项目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设计巧妙的“陡坡模块化运输链”:将笨重支架分解为不超过50公斤的轻便单元,架设轻型索道作为陡崖间的空中走廊;施工人员背负肩扛,上演了一场场充满力量与协作的“陡坡之舞”。安全环保部亲临督战、全程护航,现场安全绳、防坠网层层布控,确保极限坡度上的每一次攀爬与安装都稳如磐石。雨季滂沱,项目部见缝插针,覆盖防水布、开挖排水渠;冬季湿冷,实施人员保暖与设备防潮双重措施保证工程进度……滇东南喀斯特的险峻,最终在建设者的智慧、汗水被驯服。 政企同心 破局“征地”关键一役 征地是项目推进的前提。高度分散的作业面牵涉多元主体权益,征地协调成为决定成败的“战略咽喉”。项目班子展现高度智慧与执行力,积极联动建设单位宏桥泸西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地方政府部门展开高频次、高效率的专项攻坚沟通。他们携带着科学严谨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反复穿梭于项目现场与政府办公地之间,目标明确、务求实效。 政企协同汇聚成征地破局的磅礴力量,经过无数次沟通、协商与调整,分歧得以弥合,心结逐渐解开。生机勃发的四月,最后一块关键用地的障碍被彻底扫清!不仅为项目全速推进按下“加速键”,更在当地百姓心中播下了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与民心基础。 初夏冲刺 铸就攻坚克难“红河速度” 突破征地瓶颈吹响了全容量并网的总攻号角。此时,距离“5.31”全容量并网节点已不足两月,而剩余高达70兆瓦的支架组件安装、电缆敷设及电气设备调试任务压力山大。 项目团队闻令而动进入“极限攻坚”模式。分公司领导靠前指挥、统筹资源;项目部开启“白加黑”、“五加二”轮番突击。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如鼓点,焊花飞溅似礼花;施工方案细化到每个山头、每处方阵;物资部精心统筹,确保“粮草”精准及时送达;安环部巡查员全程监督,严守安全红线……参建各单位鼎力支持与高效协同,为冲刺注入强大动力。 艰辛和汗水浇出奇迹,不到2个月,光伏区所有光伏板精准安装就位,陡坡上披满蓝色铠甲;数十公里电缆穿山越岭,为群山注入能量血脉;一座座箱变、逆变器昂然矗立,调试现场灯光昼夜不息……贵州电建令人惊叹的速度高效完成了70兆瓦光伏安装! 并网凯歌 点亮绿色未来 2025年5月31日,集控室监控大屏上,发电功率曲线稳稳定格满载数值,标志着泸西县大歹鲁、孔照普光伏电站198兆瓦容量一次性成功并网!现场一张张被高原阳光晒黑、被汗水浸透的脸庞,绽放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从前期踏勘步履维艰,到溶洞深处混凝土浇筑的隆隆回响;从陡坡运输的步步惊心,到征地协调的耐心细致;从百日冲刺到捷报频传,项目全体参建人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克服一切严酷挑战高质量履约,创造了光伏建设领域的“红河速度”,为同类型山地光伏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 据悉,项目投运后,每年将发电约2.47亿千瓦时。相比传统火电,每年可节约标煤约7.8万吨,废物废气零排放。对推动云南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云南泸西县大歹鲁、孔照普光伏发电项目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