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绿光”起——中沙共绘“一带一路”绿色图景
|
|||||
|
|||||
近日,在沙特阿拉伯哈伊勒省的沙漠之上,机器轰鸣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由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贵州工程公司”)承建的R5-MAS和AHK2光伏项目在此举行开工仪式。这两个总装机容量达1750兆瓦的清洁能源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不仅标志着沙特第五轮可再生能源计划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更成为中沙在绿色转型领域深度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将为中东地区清洁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撑起沙特能源转型“脊梁” 沙特第5轮(Round 5,简称“R5”)可再生能源计划共有4个项目,贵州工程公司负责建设其中的MAS项目(装机容量为1250兆瓦)和AHK2项目(装机容量为500兆瓦)两个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750兆瓦,其中MAS项目位于沙特阿拉伯哈伊勒省,AHK2项目位于麦地那省。建设内容涵盖光伏电站及配套附属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运维等工作。 R5-MAS和AHK2光伏项目的定位自始便与“标杆”二字紧密相连。1750兆瓦的规模在中东地区同类项目中堪称重量级,投产后每年可减少大量碳排放,为沙特实现“2030愿景”中“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50%”的目标提供关键支撑。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光伏技术,从高效光伏组件的选型到智能运维系统的搭建,覆盖了设计、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这意味着项目不仅能最大化利用沙特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更能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发电效率,确保长期稳定的清洁能源输出。对于能源结构长期依赖石油的沙特而言,这样的项目既是能源转型的“硬件基础”,更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心引擎”。 高端协同发挥“1+1+1>3”效应 该项目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电建携手国家电投、法国电力公司EDF在中东高端市场的首次战略合作。三家来自不同国家的行业龙头强强联合,既整合了中国电建贵州工程公司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国家电投在新能源投资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也融入了法国电力公司在国际能源项目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形成了“1+1+1>3”的协同效应。这种跨地域、跨企业的合作模式,不仅为项目本身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多重保障,更开创了国际能源企业在中东市场合作的新范式。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证明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企业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到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中,实现互利共赢。 中沙绿能合作再添新注脚 沙特位于三大洲交汇处的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支点国家。贵州工程公司沙特R5光伏项目的开工,是中沙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过程中的又一务实成果。近年来,中沙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早已超越传统油气范畴,向新能源、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领域不断延伸。此次1750兆瓦光伏项目的落地,不仅将为沙特带来大量清洁电力,助力其能源结构多元化,还将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当地就业、培养技术人才,为沙特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在中东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一次重要实践,也为后续参与更多国际清洁能源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哈伊勒省破土动工的那一刻起,R5光伏项目便承载着沙特能源转型的期待,也见证着中沙合作在绿色领域的深化。 未来,一片片蓝色光伏板将在阿拉伯半岛的阳光下闪耀。两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44亿度清洁电力,为当地约55万户家庭提供绿色、稳定的清洁能源,同时减少28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助力沙特实现“2030愿景”中关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国家能源体系的目标。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